文化
李清照的梅花
有人说:“读易安词,绕不过她那些妖娆多姿的梅花词。”此话经典。李清照的梅花词几乎贯穿她的一生,可谓“人娇则花艳,人悲则花愁”,不同的梅花,是她不同的心事,不同阶段的名片。
“雪里已知春信至,寒梅点缀琼枝腻。香脸半开娇旖旎,当庭际,玉人浴出新妆洗。造化可能偏有意,故教明月玲珑地。共赏金尊沈绿蚁,莫辞醉,此花不与群花比。”这是李清照出嫁前充满闺情的《渔家傲》,李家的梅花初放,玉洁冰清。李家的闺女待嫁,娇羞如花。梅花是“雪中高士”“花之君子”,无花可比;词人琴棋书画,才情满怀,无人可代。花娇有人赏,人娇有人悦,花前月下,词人与郎(即赵明诚)共享一醉。试想,月光镀银,酒樽镀金,梅花旖旎,恋人上心,能不心醉?
《玉楼春》是李清照婚后一两年之作,道出的是忧虑。“红酥肯放琼苞碎,探著南枝开遍未?不知酝藉几多香,但见包藏无限意。道人憔悴春窗底,闷损阑干愁不倚。要来小酌便来休,未必明朝风不起。”上阕从探花,到赏花,从花形,到花韵,无不写出梅花的娇艳,也寓意词人青春无敌。下阕笔锋一转——愁花,梅花开始憔悴,预感明日风起,更为花落香消忧愁。由花的命运道出人的命运:此时正处朝廷党派之争,词人的父亲与公公是对立派,一场不可预知的政治风暴将席卷她的家庭,她盼望“对花小饮”之时快些到来,好与爱人共同面对。
《小重山》是词人的春天回来了:“春到长门春草青,江梅些子破,未开匀。碧云笼碾玉成尘,留晓梦,惊破一瓯春。花影压重门,疏帘铺淡月,好黄昏。二年三度负东君。归来也!著意过今春。”词的背景是李清照离开夫家三春(即崇宁二年至崇宁五年),因受父亲牵连,她遵“禁止元祐党人子弟居京”的皇诏回娘家居住。终于,“江梅子破”到来,重返东京,所积愁怨一扫而去。看,春草返青,梅花绽放,茶香醒梦,花影压门,淡月铺帘,夫妻团聚,今春陶醉。
“笛声三弄,梅心惊破,多少春情意。小风疏雨萧萧地,又催下,千行泪。吹箫人去玉楼空,肠断与谁同倚。一枝折得,人间天上,没个人堪寄。”这首《孤雁儿》悲切哀婉,写于南渡后,表达对亡夫的怀念之情。词人就像“小风疏雨”中的孤雁,泪洒千行,与梅同泣,吹箫人去,肝肠寸断,昔日与夫“赌书泼茶”,赏梅吹箫,今日独对笛声、花落。天上人间,阴阳两隔,国破家亡,其孤苦无依颠沛流离的晚景,与谁诉说?
最能折射李清照一生的该是《清平乐》,视角独特:“年年雪里,常插梅花醉。挼尽梅花无好意,赢得满衣清泪。今年海角天涯,萧萧两鬓生华。看取晚来风势,故应难看梅花。”这幅梅花三弄图就是词人豆蔻年华、人到中年、风烛残年的心路历程。
探梅、赏梅、簪梅、挼梅、怜梅、忧梅、叹梅……李清照的梅花词一时半会儿道不完,爱梅自爱,怜梅自怜,人如梅,梅如人,人梅一体,托梅言情,托梅言志,无论南渡前,还是南渡后,梅花的气韵风骨,恰如她本人。(刘丽华)